上半年,A股十大光伏组件企业出海遇阻,“海外收入”合计961.56亿元,同比降26.54%,且多数企业海外收入降幅大于国内。海外收入下跌与传统市场需求放缓、贸易壁垒加剧和产业链价格竞争有关,但海外市场凭借高溢价仍是主要利润源,企业正找突破口。 半年报呈现几大趋势,包括加快海外本地产能建设、开拓新兴市场、转型综合方案提供商和高端化。上半年十大光伏组件厂商出海不佳,与出口量下降有关。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组件出口额115.4亿美元,同比降29.3%,出口量120.5GW,同比降17.7%。 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贸易壁垒加深,美国限制进口,欧盟构建“规则壁垒”,印度、巴西等强化“本土化要求”。为规避壁垒,多国倾向进口电池片回国组装。今年上半年光伏电池片出口额17.3亿美元,同比增31.1%;出口量44.4GW,同比增59.1%。 多家组件企业推动海外本土化生产布局。印尼项目2024年投产,2025年产能利用率提升,这些海外产能可规避壁垒。 虽上半年海外收入降幅大,但光伏组件企业利润仍主要靠海外市场。今年上半年十大厂商平均“海外”销售毛利率6.07%,“国内”仅0.17%,四家企业国内销售毛利率为负,海外为正。 海外市场分化,传统主力市场收缩,新兴市场崛起。今年上半年,中国出口欧洲、美洲市场光伏组件同比分别降7%、16%;出口非洲市场同比增45%,亚太地区同比增5%,中东市场同比降17%。 多家企业半年报显示,新兴市场需求增长,成熟市场需求下滑。多数企业将新兴市场视为核心增量市场,因市场分散,各企业在不同国家建优势,竞争烈度相对低。 光伏组件企业积极转型,一是向“光伏+”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,代表为光储一体化。十大上市企业中7家布局储能,如晶科能源光储协同见效,晶澳科技推储能产品,要转型升级。 光储一体化是刚性需求,能增加营收、提升溢价,且储能与组件业务可共用销售渠道。另一条转型路线是“高端化”,隆基绿能、晶科能源、等推出高端组件产品。 高端化产品助企业打造品牌价值,摆脱价格战。企业正从追求“规模”转向追求“利润”,符合行业反内卷期望。